找到相关内容867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如来藏之空性义

    Hanyo Shisoni (般若思想史),  Tokyo, 1956.  11. Ichijo Ogawa, Nyoraizo-Bussho no Kenkyu (如来藏?  佛性之研究), Kyoto,... 来 藏 之 空 性 义  释 恒 清  真常系思想为大乘佛教三大思想之一,影响中国佛教至巨。  此系统主要是建立在如来藏(或佛性)的教义上,高扬人心中蕴含  的清净本性。  然而,带...

    恒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671091.html
  • 南怀瑾禅学思想评述

    的作用。在禅宗当中,洪州一系认为扬眉瞬目都是佛性的全体大用,依此道理,动摇之心应属于本原之心。南怀瑾所批评的误解实际上就包括洪州系那样的观点,目的是要防止人们把一切思想行为都当作本原心性的体现,从而...

    邢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471099.html
  • 南诏大理大黑天图像研究

    。 今将这部仪  轨与大安药叉相关的部分资料抄录于下:  赞扬大黑天神仪当演……一身七现七相……身实佛,大黑以大虚  立,名勇猛。 ……殊盛迦罗大黑天,七形圣主最为先,内融佛性  仁慈智,外现神威勇猛...

    李玉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571100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.入不二法门品》论析--以水平诠释架构为论述依据

    诀窍。又依这些菩萨们传达方式的差异,分为三组论述:一为“前三十一位菩萨”,次为“文殊菩萨”,末为“维摩诘居士”。  伍、结论:总结全篇。  关键词:维摩诘经、不二法门、不二、佛性、三阶论  壹、前言  ...

    许宗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471151.html
  • 玄奘大师归途拜谒感通道场

    从头学起啊。”两位高僧的一席话,代表了众僧的心绪,大家都觉得在佛学上,才疏学浅啊,人人需要从头学起。凉州的两位高僧听了玄奘法师的演讲后,无不崇敬而羡慕,赞叹玄奘法师佛性深奥,神悟非凡。他俩和李大亮悄悄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871160.html
  • 颜尚文:汤用彤的汉唐佛教史研究(2)

    偏于南方佛教特性及其演  变者有第十一章、释慧远。第十三章、佛教之南统。第十六章  、竺道生。第十七章、南方涅盘佛性诸说。第十八章、南朝成  实论之流行与般若三论之复兴等。读者详阅本书,当可明了。  ...

    颜尚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471191.html
  • 印度禅与中国禅

    人心,见性成佛。”很少人重视菩提达摩所说:“坐禅总需见本性。”它强调坐禅终究要见性,即发现自己的佛性及本性。这一点很重要。后来禅宗“见性成佛”就是由此出。胡适曾说“见性成佛”是慧能发现,我看这话有问题,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071355.html
  • 亦禅亦教衡岳山

    的是禅宗的基本思想,即,佛不由坐而得悟,成佛的根本在于自心,自心等 同佛性,提倡主观觉悟。怀让居般若寺30年,对弘扬南宗教义作出重要贡献。其入室弟子6 人,怀让这样评价过他们:“汝等六人同证吾身,各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671361.html
  • 禅学悟道与生命实存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

    佛教禅宗以顿悟为根本义谛来展现其对生命存在的了解,近人曾认为在慧能以后的禅宗,“中国禅”的精神义蕴已经明显地接契于庄子的理论。这个见解,未知妥当否?佛心佛性的当下现成之理论,在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771420.html
  •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(续)

    事实,就可以对此略见一斑了。自然,讨论般若学的格义佛学,发展到了僧肇的“四论”,才臻于圆熟,也就是说僧肇已经对魏晋的格义佛学作了一个历史性的总结。继僧肇之后,讲解涅槃、阐发佛性的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971421.html